当前位置:首页 -> 肥料知识

大豆白腐病的防治方法

大豆白腐病(又称菌核病)防治需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原则,具体措施如下:

一、农业防治


轮作倒茬:与禾本科作物(如玉米、小麦)实行3年以上轮作,避免与油菜、白菜等易感作物连作或邻作。

清洁田园: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,减少菌核来源。

深翻土壤:发病田块收割后深翻(15厘米以上),将菌核埋入深层,抑制萌发。

合理栽培:

选用抗病、耐病品种(如株型紧凑、通风透光好的品种)。

合理密植,避免偏施氮肥,增施磷钾肥,降低田间湿度。

封垄前及时中耕培土,改善排水,防止积水。

二、药剂防治


种子处理:播种前用杀菌剂(如咯菌腈、精甲霜灵)拌种,减少种子带菌。

发病初期喷药:

可选用50%腐霉利、40%菌核净、25%咪鲜胺或50%异菌脲,每亩100克,7-10天喷1次,连喷2次。

其他可选药剂:50%速克灵、40%纹枯利、70%甲基硫菌灵或80%多菌灵,按推荐浓度喷雾,间隔7-10天,连续2-3次。

增强抗逆性:喷药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或氨基寡糖素,促进植株恢复生长,提高防效。

三、关键时机


播种期:种子包衣处理,减少初侵染源。

苗期至分枝期:监测病情,及时喷药控制。

高湿天气:雨后或连续降雨后加强巡查,预防流行。
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降低大豆白腐病的发生和危害。


猜你喜欢